電子特氣:電子工業(yè)的血液
特種氣體主要包括高純氣體、電子氣體、標準氣體三大類,電子特種氣體(簡稱電子特氣)是特種氣體的一個重要分支,是超大規(guī)模集成電路(IC)、平面顯示器件(LCD、LED、OLED)、太陽能電池等電子工業(yè)生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。
通常半導體生產行業(yè),將氣體劃分成常用氣體和特殊氣體兩類。其中,常用氣體指集中供給而且使用非常多的氣體,比如N2、H2、O2、Ar、He等。特種氣體指半導體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中,比如延伸、離子注進、摻和、洗滌、遮掩膜形成過程中使用到一些化學氣體,也就是氣體類別中的電子氣體,比如高純度的SiH4、PH3、AsH3、B2H6、N2O、NH3、SF6、NF3、CF4、BCl3、BF3、HCl、Cl2等,在IC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中,使用的電子氣體有差不多有100多種,核心工段常見的在30種左右。正是這些氣體通過不同的制程使硅片具有半導體性能,它又決定了集成電路的性能、集成度、成品率,即使是某一種某一個特定雜質超標,都將導致質量嚴重缺陷,嚴重時會因不合格氣體的擴散,導致整個生產線被污染,乃至全面癱瘓。因此,電子氣體是制造過程基礎關鍵材料,是名副其實的電子工業(yè)“血液”。
當前我國電子氣體市場大部分由幾大國際巨頭所占據(jù),高端氣體更是幾乎完全依賴進口,一方面價格昂貴,進口氣價格一般會達到國產氣的2-3倍甚至更高,增加IC產業(yè)制造成本,削弱了我國IC產業(yè)的競爭力;另一方面某些核心尖端氣體海外巨頭對我國實施各種封鎖限制,供應情況受國際關系影響,對我國國家安全及經濟發(fā)展構成威脅。此外,很多電子氣體本身屬于危險化學品,進口手續(xù)繁瑣、周期長,且某些電子氣體性質不穩(wěn)定自發(fā)分解,或強腐蝕長時間放置雜質含量提高,漂洋過海進口本身就存在諸多不便。綜合來看,我國發(fā)展電子特氣的自主生產,能夠完善集成電路產業(yè)鏈,具有重大的現(xiàn)實意義和深遠的戰(zhàn)略意義。
國際上電子氣體普遍釆用的標準為SEMI標準(國際半導體裝備和材料委員會標準),但國外幾大氣體公司均有自己的公司標準,這些標準突出了各公司的技術水平特征,在產品純度上較SEMI普遍高出1-2個數(shù)量級,在分析檢測、包裝物、使用方法、應用技術說明等方面各有特點,一些公司在某些關鍵雜質(金屬雜質、顆粒物雜質等)含量上只標明“需與用戶協(xié)商”,表明電子氣體技術、市場競爭非常激烈,關鍵技術保密。
根據(jù)成分與用途的不同,可以將電子特氣大致分為七種:摻雜用氣體、外延晶體生長氣、離子注入氣、刻蝕用氣體、氣相沉積(CVD)氣體、平衡/反應氣體、摻雜配方氣體。其中,某些特種氣體在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所應用(比如硅烷)。各種電子特氣的細分品類如下表所示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電子特氣占晶圓制造過程中材料成本的14%左右,與掩膜版的成本占比相當,為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材料。據(jù)中國電子報報道,2018年國內晶圓制造材料總體市場規(guī)模約28.2億美元;封裝材料包括引線框架、基板、陶瓷封裝材料、鍵合絲、封裝樹脂、芯片貼裝材料等,2018年國內封裝材料市場規(guī)模約為56.8億美元。2018年,晶圓制造材料與封裝測試材料總計市場規(guī)模約為85億美元。
電子特氣上游多為III(硼、鋁、鎵)、IV(碳、硅、鍺)、V(氮、磷、砷)族元素及鹵族元素(氟、氯)的基礎化工產業(yè),下游在集成電路、面板、LED等領域的各個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均有多種用途。
與農藥行業(yè)中的原藥和制劑類似,特氣行業(yè)也分為原料氣和充裝氣。原料氣一般情況下為高純度單品,下游客戶實際使用的一般是復配后的充裝氣。
純度要求極高,純化、雜質檢測、儲運技術面臨全方位考驗
12英寸、90納米制程的IC制造技術需要電子氣體純度要在99.999%-99.9999%(5N-6N)以上,有害的氣體雜質需要控制在10-9(ppb),對金屬元素雜質以及塵埃粒子做出了嚴格的限制。在更為先進的28nm及目前國際一線的6nm-10nm制程工藝中,電子特氣的純度要求則很可能更高,甚至達到ppb(10-12)級別。由于行業(yè)對產品純度的特殊要求,電子特氣的純化、雜質檢測、儲運技術面臨全方位考驗。純化技術自不必多說;雜質檢測方面,由于需要檢測的雜質含量低至ppb級別,常規(guī)分析方法無法勝任,需要使用特殊的氣相色譜、ICP-AES、ICP-MS等非常規(guī)分析方法;儲運方面,一方面由于純度要求極高,對容器的溶出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,少量雜質從容器材質中溶出都會導致儲存在其中的特氣受到污染;另一方面某些劇毒氣體需要使用負壓氣瓶儲運以減少泄露危險。
低溫精餾、膜分離、吸附分離為主流純化技術
目前,工業(yè)化應用的電子氣體制備方法主要有低溫精餾、膜分離、吸附分離和吸收等方法。
該技術是當前大多數(shù)高純電子氣體生產供應商主要采用的氣體分離提純技術,工業(yè)應用相當成熟。低溫精餾即將某些氣體的混合氣冷凍液化,依靠兩種氣體或多種氣體之間的相對揮發(fā)度的不同,通過溫度或壓力變化進行蒸餾,這種分離方法操作簡單,適用于氣體混合氣中的某些不凝氣,如氮氣、氫氣、氧氣等壓縮氣體的脫除。
高純BF3即主要使用低溫精餾的方式提純,流程如下圖所示,低溫精餾塔的具體設置為精餾塔中部溫度為-96℃左右,下部溫度為-98℃左右。BF3進入精餾塔,通過精餾塔溫度的控制可以使BF3以氣態(tài)的形式從精餾塔的上端進入冷凝器,而SiF4以液態(tài)的形式從底端進入再沸器,從而進行低溫精餾操作,實現(xiàn)兩種物質的分離,但該方法能耗比較大,操作條件要求嚴格。
吸附分離技術
吸附分離工藝已經成為工業(yè)上廣泛運用的分離純化方法,吸附可分為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。昭和電工曾公開了一種用于純化八氟丙烷、八氟環(huán)丁烷等全氟烷烴的吸附劑生產方法,該吸附劑能有效吸附八氟丙烷中的六氟丙烯、一氯五氟乙烷、七氟丙烷等雜質,將雜質含量降低至1×10-6以下。主要步驟為:1)將原炭進行酸洗和水洗;2)原炭在50-250℃下脫氧或脫水;3)原炭在500-700℃下再炭化;4)原炭在700-900℃下,于惰性氣體、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混合氣中活化。經該吸附劑純化后的八氟丙烷純度可大于6N(99.9999%)。
膜分離技術
膜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分離材料。利用膜的選擇性分離并實現(xiàn)原料中不同組分之間的分離、純化、濃縮的過程稱作膜分離。
膜分離技術的核心是膜材料,膜材料是膜分離技術發(fā)展的關鍵。從20世紀70年代掀起氣體分離膜研究的高潮以來,幾乎對所有現(xiàn)成的、可以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(PDMS)、聚砜(PSF)、醋酸纖維素(CA)、聚碳酸酯(PC)等在氣體分離方面進行了評價,其共同存在的問題:凡是滲透系數(shù)大的膜,其選擇系數(shù)就低;凡是選擇系數(shù)高的膜,其滲透系數(shù)就低。因此,要想得到兩者都比較高的膜材料,必須從合成專用的氣體分離膜聚合物著手。
大金專利報道了一種使用氣體分離膜除去碳酰氟(COF2)中CO2的相關技術,此法成為高純碳酰氟項目中降低CO2含量的可能手段之一。其通過采用聚酰亞胺中空纖維膜的技術手段對碳酰氟進行精制純化,可以獲得用于半導體蝕刻的高純碳酰氟,所采用的膜分離裝置如下圖所示。所用的中空纖維膜為聚酰亞胺膜,可選用Kapton(DuPont)、MATRIMID(CibaGeigy)、UM、DM(宇部興產)等系列,中空纖維膜需要自制。使用前,通過流量調節(jié)器2通入N2除去裝置內的H2O、O2等可能對COF2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,分離氣體的中空纖維膜的透過側與未透過側的壓差范圍為0.01-1.00 MPa,溫度0-50℃。
在實際工業(yè)生產應用中,單獨使用某種純化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只能針對某些雜質氣體,而且氣體的純度并不高。因此一般實際采用的多種方法聯(lián)用的純化方式。
本文轉載于【中信建投證券研究】如覺侵權,或涉及版權問題,煩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及時處理!